
米-24/-25/-35“雌鹿”苏/俄
空中步战车
在苏联研发出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之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在进行各种区域作战的时候,发现这款直升机的很多性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因此在不久之后就对这款直升机做了进一步修改,并在2004年开始装备部队,这款改进的版本被称为Mi-35武装直升机。
米-28“浩劫”苏/俄
- 名称:米-24/-25/-35“雌鹿” 攻击/突击直升机
- 首飞时间:1969年9月19日
- 服役时间:1972年
- 研发单位:米里设计局
- 气动布局:单旋翼
- 发动机数量:双发
- 飞行速度:亚音速
带有大货仓的Mi-35武装直升机
Mi-35武装直升机在Mi-24的基础上面做了大面积的修改,例如改进了机体材料、优化螺旋桨材料和发动机以及增强各种作战信息化能力,可以说是为了现代化作战而升级的版本。
Mi-35武装直升机长17.50米、高6.50米、空重8.2吨,采用了很多新的工艺,机身的材料跟前级型Mi-24雌鹿武装直升机类似,我们在第268期的时候有介绍过,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机身的材料和装甲方面其实跟Mi-24差不多,当时的俄罗斯武装直升机的设计思路就是通过超强的机动性能,进行躲避敌方武器的作用,因此只要机动给力,装甲什么的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在这个思路下升级的Mi-35武装直升机的机身设计和装甲防护基本上就沿用了Mi-24的设计了。
因此在防护上没有做太大的改进情况下的Mi-35直升机,只能通过对动力系统做优化来实现整体性能的优化了,为此米里设计局给这款直升机升级了TV3-117VMA发动机.
TV3-117VMA
这款发动机是当年Ka-50直升机的引擎,同时也是当时Mi-28武装直升机所采用的引擎,这款引擎拥有更大的动力输出,能让Mi-35拥有更好的爬升率,而成低空盘旋性能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ka-50武装直升机
而动力想要体现出来,就得靠螺旋桨,因此Mi-35直接采用了玻璃纤维的5片矩形桨叶主旋翼叶片,带弹性接头的主旋翼头,并且优化了传动系统,使得升级后的直升机比Mi-24的重量减轻300公斤,负重减轻了,那么爬升率和机动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
Mi-35直升机的爬升率为12.4米/秒、航程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5100米,拥有极佳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这种实力让当时的很多专家都惊叹不已,在后来的Mi-35M型号,还换成了更加强大的VK-2500涡轴发动机、新的斜盘和X型尾桨,整体的作战性能又有一个大的提升。
这样改进的Mi-35武装直升机比新研发一款这个等级的直升机还要便宜,所以在后来的一些战争中,俄罗斯大量的让这款直升机去参战,并且在战争中证实了其高水平的作战效率。
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Mi-35的终极型号米-35M具备了全天候战斗能力,在Mi-35M上配备了最新的导航和航空电子设备套件,配备多功能彩色显示屏,配备热成像仪、电视频道、激光测距仪和定位仪组成的瞄准系统,并且给这款直升机增加了夜间作战能力,在飞行的时候,飞行员所采用的红外线夜视仪和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资料会显示在头盔瞄准器上。具备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因而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
武器方面,机首下方安装一门双管GSh-23V
23毫米机炮,备弹450发,这款机炮每分钟可以发射3600发子弹,跟Mi-24的12.7mm机炮相比,对于小目标的杀伤能力大的提升.
在短翼上能携带多达8枚9М114或9M120
Ataka无线电制导反坦克导弹,具备俄罗斯先进的武器配置.
并且除了基本武器挂载之外,米-35有一个可容纳8名人员的货舱,这个货舱可以运载作战人员,因而在复杂的战场上还可以起到运输人员的作用,配备货仓的武装直升机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在货仓里除了运输人员之外,还可以架上大口径的机枪和通用机枪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可以说Mi-35武装直升机是一款能执行多种任务的作战平台,能对付坦克突击群,可以携带重型武器,并且还具备一定运输能力,也难怪在国际上会获得很多国家的青睐。
作为曾是种优秀的直升机-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的升级版本,它的机载武器性能和作战效率可以说远远超过世界同类攻击直升机,还具备在高原和高寒地带执行任务的功能,可以说是米-24雌鹿的最高级变种了。
目前在Mi-28N大面积服役之前,Mi-35将会是俄罗斯在战场上的主力之一,具备多用途的Mi-35也在印度尼西亚、捷克斯洛伐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服役,不过防护能力低和过于臃肿的机身也是比较大的缺点,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对于国防资金不是很充实,但是又需要实力不错的武装直升机的国家来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的。
- 名称:米-28“浩劫”
- 首飞时间:1982年
- 研发单位:米里直升机公司
- 气动布局:单旋翼
- 发动机数量:双发
- 飞行速度:亚音速
米-24
武器装备
- 内置武器:在机头下方的炮塔安装30毫米的加农炮;
挂载点:在每个短翼下有两个挂载塔架;
最大武器负载:11500千克(24961磅);
典型武器:Vikhr,lgla-v或AT-6拱肩反坦克导弹;80毫米或122毫米火箭筒;23毫米加农炮;抛撒布雷装置。
武器装备
- (1)内置武器:机头下炮塔上安装一挺12.7毫米四腔机枪(米-24/25);两腔23毫米机枪(米-35);
(2)挂载点:短翼上有4个挂载点,末端衬板上有两个导轨;
(3)最大载弹量:米-24P,2400千克(5291磅);米-35M,2860千克 (6305磅);
(4)典型武器:空对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火箭;炸弹。
技术数据
- 乘员:8人
- 机长:16.85米
- 旋翼直径:17.2米
- 机高:4.81米
- 空重:7,000千克
- 发动机:TV3-117发动机
技术数据
- 乘员:3人
- 机长:17.5米
- 翼展:17.3米
- 旋翼直径:17.1米
- 机高:6.5米
- 空重:8,500千克
- 发动机:两台克里莫夫TV3-117MT涡轮轴发动机
- 最大起飞重量:12,000千克
性能数据
- 最大飞行速度:300千米每小时
- 最大航程:435千米
米-28是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单旋翼带尾桨全天候专用武装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绰号为“浩劫”(Havoc)。于1980年开始设计,原型机1982年11月首飞,90%的研制工作于1989年6月完成,后来第3架原型机参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后少量生产,至2007年尚未批量生产或装备部队。米里设计局还曾提出一种伞兵/作战改型,编号米-40。
性能数据
- 最大飞行速度:335千米每小时
- 最大航程:450千米
米-24(Mi-24)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雌鹿”(Hind)。定位为大型直升机空中炮艇和低运量兵员运输用途,最初为苏联空军使用,成功后外销30国以上。北约命名规则把外销的米-25和米-35直接命为雌鹿D和雌鹿E,苏联飞行员昵称“飞行战车”或“Krokodil”(鳄鱼)因为外型轮廓和迷彩纹路相似鳄鱼。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
米-28“浩劫”有棱角的机身;右舷尾桨.左舷尾翼,两台安装在两侧的克里莫夫TV3-117VMA涡轮轴发动机,固定的轮式起落架。
结构特点
串列布局驾驶舱;某些改型机头下安装有雷达整流罩;左侧尾桨;两台克里莫夫TV3-117MT涡轮轴发动机;固定的轮式起落架。
研制历程
1980年开始设计,原型机1982年11月首飞,90%的研制工作于1989年6月完成,后来第3架原型机参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后少量生产,至
2007年尚未批量生产或装备部队。米里设计局还曾提出一种伞兵/作战改型,编号米-40。米-28N是莫斯科米尔直升机制造厂为进一步竞争俄罗斯战斗直
升机计划,而研制的夜战改型。由于俄军经费不足等原因,米-28研制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研制历程
米-24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1972年西方首次报道这种直升机的情况。1972年底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装备部队。
使用情况
1994年1月,俄罗斯军方作出决定,宣布为米-28N提供研制经费。计划在1997年交付部队使用。1986年研制完成后,第3架原型机参加了巴黎航展。
使用情况
欧加登战争(1977年-1978年)米-24首战是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之欧加登战争(Ogaden
War)对抗索马里,直升机从苏联被大量运往埃塞俄比亚,直到苏联1977年改变立场为止。“雌鹿”被作为空陆联合作战的手段,也造成1978年索马里军被完全赶出埃塞俄比亚。
柬越战争(1978年)柬埔寨和越南战争米-24大规模运用在越南人民军空军,发挥其空中炮艇功能摧毁诸多红色高棉的基地和前哨站,导致1986年柬埔寨撤退到泰国边境。
以及苏联在阿富汗战争(1979年-1989年),两伊战争(1980年-1988年),尼加拉瓜革命战争(1980年-1988年),斯里兰卡革命战争(1987年至今),海湾战争(1991年),克罗地亚独立战争(1990年代),两次车臣战争(1990年代-2000年代),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至今),阿富汗战争(2001年至今),索马里内战(2006年-2009年)等。
2007年10月,defense-aerospace.com报道,沙特阿拉伯政府签订合约升级150架米-35和米-17直升机合约22亿美金。2007年10月俄罗斯宣布于2015年之前替换250架Mi-24为300架Mi-28。
2000年后,俄罗斯先后向巴西、印尼、委内瑞拉、捷克等国家出口了新型米-24、米-35武装直升机。
2004年1月,俄罗斯空军副总司令兼航空兵司令捷林中将表示,俄空军开始装备专门用于实施夜间作战行动的改进型米-24PN型武装运输直升机。
到目前为止,空军已经装备了数架米-24PN型机,现已开始这些直升机的飞行人员培训。
2007年6月6,法国Sagem防务安全(Sagem Defense
Securite)公司负责发展航空商务的经理宣布,法国Sagem公司与俄罗斯的”米里”公司将对俄罗斯生产的攻击直升机米-24进行现代化改造。法国Sagem公司官员表示,预计将与一些国家,特别是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签订合同。这些国家希望用新的标准改造米-24直升机。
2009年9月,乌克兰国防部开始对其所属的米-24直升机进行现代化改造,计划用TVZ-117VMA-SBM1V新型发动机替换TVZ-117型发动机。由乌克兰“西契发动机”公司研制的首批TVZ-117VMA-SBM1V直升机发动机已于9月上旬提供给维修企业。
据“西契发动机”公司新闻处宣布,与TVZ-117型发动机相比,新型TVZ-117VMA-SBM1V发动机具有一系列明显优势,特别是在高山和炎热条件下使用的优势,并具有很大的寿命指标优势。
此前,TVZ-117VMA-SBM1V发动机作为米-24空降运输直升机的动力装置进行了国家试验,并大大提高了米-24的基本飞行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
型号演变
米-24
第一版本,12架原型机。
- 米-24A
最早实战版本,可载8步兵和3机员,在1972年配属于苏联空军。 - 米-24B
米-24A的改进版,机头下方安装了类似D型的光电设备。没有量产。 - 米-24U(“雌鹿”C)
无武装教练机,缺少了机鼻的四管12.7毫米机枪。 - 米-24D(“雌鹿”-D)
米-24D与其他构型相比是更偏向纯炮艇设计,1973年投产。米-24D前机身大幅修改设计,两个驾驶舱是隔绝分开的,一是专职驾驶一是专职炮手,一门12.7毫米四管机枪于机鼻下,还可装四具57毫米火箭荚舱,四具9M17
Phalanga反战车导弹(比米-24A的MCLOS系统有大幅跃进),也可安装传统炸弹。 - 米-24DU
用于训练双驾驶控制的教练机。 - 米-24V(“雌鹿”-E)
当年的新科技研发型,1976年量产至1980年代才被西方世界得知,这也是产量最大版本,超过1500架。 - 米-24P(“雌鹿”-F)
空中炮艇版,把12.7毫米机枪换成30毫米机炮。 - 米-24RKR(“雌鹿”-G1)
大规模毁灭武器搜查专用,可以侦查辐射线来源,生化武器采样,第一次出现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知型号有米-24R、米-24RR和米-24RKh(Rch)。 - 米-24K(“雌鹿”-G2)
武装搜查和炮兵观测用直升机。 - 米-24VM
升级自米-24V改良航电和夜战力,新通讯器,更短更轻的机翼,升级武器系统可支援Ataka、Shturm、Igla-V导弹和23毫米机炮,其他内部升级是延长飞机寿命和方便维修为主,预料该机型可服役到2015年。 - 米-24PM
米-24P升级版,和米-24VM使用相同科技。 - 米-24PN
苏军(俄罗斯)选择此升级版的米-24作为直升机主力部队,PN版有电视摄影机和红外线摄影机在机头半球体,转子旋翼和从米-28改良来的机翼、修正过的起落架。苏军在2004年公开有14架米-24PN出厂,并计划升级所有雌鹿到PN型。 - 米-24PS
警用版。 - 米-24E
环境调查版。 - 米-24W
专为波兰设计的米-24V。
米-25
米-24D出口版。
米-35
米-24V出口版。
主要用户
阿富汗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保加利亚
塞浦路斯
克罗地亚
古巴
捷克
德国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
格鲁吉亚
几内亚
匈牙利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拉克
伊朗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利比亚
马其顿
蒙古
莫桑比克
尼加拉瓜
尼日利亚
朝鲜
巴基斯坦
秘鲁
波兰
卢旺达
塞尔维亚
塞拉利昂
斯洛伐克
斯里兰卡
苏丹
叙利亚
塔吉克斯坦
乌干达
乌克兰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
委内瑞拉
越南
也门
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