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标题:德军虐杀苏联战俘除双方互怼 实在俘虏太多 德军元帅为屠杀点赞
问题:1941年的德国防军是如何对待苏军战俘的?
问题:为什么二战末德军大规模投降盟军,而对苏军却坚持抵抗?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于西线的战俘大体上还是能够遵守《日内瓦公约》,被俘的盟军战俘还能获得基本的人道关怀和相应的待遇。而对于东线的苏联战俘,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德军不但不按照《日内瓦公约》来对待苏联战俘,甚至将大批的苏联战俘送进了集中营里的毒气室,进行了集体屠杀。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共俘虏了570万的苏联战俘,其中死亡人数近高达330万。
回答:
回答: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
开始实施后,在德军闪电战的快速突击下,苏联红军一度溃不成军,再加上德军装甲部队大纵深大迂回大合围的作战方式,因此在战争初期俘获大批苏军官兵。比如7月9日结束的明斯克战役,德军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俘虏苏军324000人;而9月26日结束的基辅战役苏军损失则更加惨重,乌克兰地区的西南方面军基本被全歼,被俘人员高达652000人。
虽然希特勒信奉“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极端人生信条。但此时,大多数德国高层们还不具备与第三帝国共存亡的觉悟,一心算盘着努力落在英美手中,尽可能的保障自己在战后的人身安全和利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成功投降盟军的案例很多,比如,古德里安,在战争后期主动向盟军投降。苏联曾一度想起诉他的战争罪行,但西方盟国没有接受,仅仅关押了三年就被释放。
这其中不得不说德国本身种族意识上就将苏联人视为了异类,因此拒绝给予苏联战俘基本的人道关怀,甚至都拒绝将他们视为战俘。同时苏联人在被俘后反抗意识较强,不愿意接受德国人划定的新秩序,因此在战争的情况下,德国人认为苏联战俘无法被同化,于是大量虐待,屠杀苏联战俘的事件便层出不穷。德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从精神和肉体上消灭苏联战俘的反抗。
仅这两场战役,苏军俘虏即达100万人,据统计,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战俘的数字比其他各国加一起的总数还要多,大约有575万余人。
所以,柏林战役前,德军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向东死死顶住俄国人,直到英国人从西边踢咱们的屁股”。尽量争取向盟军投降,从将军到士兵,大家基本都是这么想的。
在这一庞大的俘虏数字中,有近380万人是在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一阶段被俘的,即1941年6月22日至12月6日期间,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亦在这一时期被俘。显然,在战事正在进行中以及德国国防军迅速向前推进的情况下,要求他们认真照顾这么一大批俘虏是比较困难的,但问题是,德国人根本没想为此付出任何努力,德军故意不给战俘提供食物,也不允许沿途居民对战俘给予任何帮助,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大批苏联战俘因此活活饿死或者冻死了。
甚至一顿被视为希特勒的接班人——希姆莱,在劝说希特勒无果后,1945年4月,擅自通过第三方与丘吉尔和杜鲁门联系,表示愿意向西线盟军投降。
在德军虐待屠杀苏联战俘的同时,苏联人也同样在对德军战俘进行着报复。苏联也在大量处决德军战俘,将他们派往苦寒之地当牛做马,苏联人也没将德军战俘当人。在苏联俘虏的315万德军中,死亡了112万人。因为德军没有善待苏军战俘,反过来苏军也就没必要对等的对待德军战俘,这样一来一往落入两边的战俘就在相互报复中只能自求多福了。
当然,希姆莱过于乐观了,一厢情愿的放大了盟军和苏军的矛盾。结果,丘吉尔和杜鲁门随即将这个消息传给了斯大林,经过讨论,三方领导人一致决定,拒绝他的投降要求,还用广播的形式对希姆莱的行为予以了曝光,气一气希特勒;结果希特勒将他视为最大的背叛者,甚至临死前都不忘记交代一定要捉住,处死希姆莱。
如此糟糕的境况连德国的的部分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部长罗森堡于1942年2月28日致信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元帅,对国防军战俘营的粗暴管理方式提出抗议:“在德国境内的360万苏联战俘,全劳动力只有几十万人,许多人不是饿死,就是由于气候的折磨而死;甚至在战俘押送战俘营的途中,也不许老百姓给他们东西吃,许多战俘由于饥饿劳累跟不上队伍,被就地枪决。枪杀战俘是当着饱受惊吓的当地百姓的面进行的,尸体就弃在原地,他们这样做,根本不从政治上考虑问题。”
第一、国际法规定,一旦正规军放弃抵抗,自动受到日内瓦人权法条约保护,要保证战俘温饱,还不许强制劳动。德国和以英美为主的盟军各国都加入了日内瓦协定,投降以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免于被虐待;
在1941年德军情报负责人海军上将威廉.卡纳里斯和德国国防军元帅威廉.凯特尔的一份备忘录中曾有如下记载:
实际上,有些事情凯特尔也无能为力,苏德战争爆发不久,党卫队保安处就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达成一项秘密协议,由保安处负责“甄别”苏军战俘,保安处臭名昭著的特别行动队队长奥仑道夫在战后的供词中承认:所谓甄别,就是将所有犹太人和苏军政工干部一律调出战俘营,秘密处以死刑,并且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采用这个办法。
而苏联并没有加入该协定,所以,德国对苏联战俘都是可劲的虐待,政委不用请示,可以就地枪决(下图),其他的拉去干苦力、甚至还用来做人体实验,丧失劳动能力的直接进焚尸炉等等;
赫尔穆特.詹姆斯.冯.毛奇与冈萨曾编写过一份报告《战争中对苏联战俘待遇规定的备忘录》。在这里面提到《日内瓦战俘公约》并不适用于德国与苏联之间,同时其他的国际法关于战俘的基本规定也同样不适用。
本着”以牙还牙“的原则,苏联可不是吃素的,加上苏联惯有的风格就是“你欠我一毛,将来得还我一块”,把大批的德军战俘拉到西伯利亚,让他们在饥寒交迫当中劳动致死。
甚至于被“甄别”后决定枪决的苏军战俘,也在运往党卫队集中英的过程中因为饥饿和疲惫而沿途倒毙,秘密警察头子缪勒干脆下达指令:自1941年11月9日起,俄国战俘凡是无活命希望因而连短途旅程也不能走动者,以后无需运到集中营处死,并非是秘密警察有恻隐之心,缪勒的言外之意,要求国防军就地解决,以免被德国民众看见,战争,就是如此残酷。
最后一批战俘(注意,是普通战俘,不是上军事法庭判刑了的战犯),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才得以返回已经一分为二的德国。
在战争中被俘虏的苏军与通常意义上的战俘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德军认为苏联军人在部队服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履行军人的职责,而是为苏俄充当帮凶,因此德军通常将苏联战俘定性为罪犯。基于以上的这些认知,在德军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针对苏联战俘随意性的酷刑和屠杀。
1942年初以后,德国人深知短期内已无希望打垮苏联,长期战争必然造成后备劳动力极度缺乏,因此放弃了前期屠杀和虐杀战俘的政策,开始利用他们进行重体力劳动。希姆莱对党卫队手下的解释是:“俄国战俘饿死累死几万几十万,是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但是在目前,由于丧失了劳动力,这种情况却是可惜的”,于是得给战俘们提供有力气干活的食物。到1944年以后,大约有75万名苏联战俘在兵工厂和矿山、农场劳动,连凯特尔提出在战俘身上烙印的建议也被废除了。
第二、从文化和民族、再到意识形态,德军与欧美的盟军更有亲近感;而几个世纪以来,俄国人一直是欧洲主流社会排斥的对象(甚至当今的21世纪还这样啊),在欧洲混的人缘极差。
从民族上来说,欧洲国家大部分都不喜欢苏联(俄国)人。北欧、中欧、东欧的国几个世纪来同俄国人战争不断,积怨很深;西欧人非常歧视斯拉夫人;南欧的罗马人更是将斯拉夫人视为蛮族,拉丁语中斯拉夫就是“奴隶”的意思。
在备忘录中还提到了当时德军手中共有150万的苏联战俘,根据10个囚犯需要1个警卫配备,光看押这些苏联战俘就需要抽调15万的德军。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尽量削减苏联战俘的人数。
看过一些纳粹在集中营虐待苏军战俘的书籍和资料,包括各种活体实验等等,因会引起答友眼睛不适就略过了,包括从事各种劳动的战俘,也会因为疾病和反抗遭到看守人员的虐杀,种族观念的洗脑,意识形态的不同,恐怕也是德军对苏联战俘的暴虐程度远超盟军战俘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国防军手上也是不干净的。
第三、反共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主流几十年如一日的把苏联妖魔化成“红色野兽”。
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军和盟军解放战俘营被俘人员时,得以生还的苏联战俘大约有100万人,另有被批准释放和加入伪军(党卫军或什么“俄罗斯解放军”)的约有100万人,饿死、病死或冻死的有200万人以上,其余的100多万德国人没有做出、也做不出来什么交代,根据德国方面的书面记载,党卫队保安处屠杀的战俘是67000人,然而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准确的,许多战俘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第四、二战后期,盟军充分运用了“心理战”宣传自己人道主义,让德军认为盟军是个仁义之师,是优待战俘的典范,以瓦解德军的抵抗意志。这个收效非常明显。下图,一位德军军官坐着自己的小车来投降,引来众多美军士兵围观。
在这份备案录的最后凯特尔元帅还签上了自己的意见,认为这样的处理是非常明智的。
下图,向美军缴枪后的德军少年面带喜色。
德国人对战俘的残暴自然引起了苏联红军的极大愤怒,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被俘的91000名德军官兵在莫斯科游街后,被押送着步行前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途中冻饿至死的也不在少数,其惨象与1941年押往德国的苏军战俘无二,乃至于苏军攻入德国本土后的一些过激行为,显然也是有目的报复。
不过,投降盟军的就一定有好结果吗?可以说,英军对待德国俘虏还基本坚持了“人道主义”,有大国风度,然而,美军呢?
1945年春夏之交,大批战败德军尤其是党卫军部队,纷纷向西逃跑以便向美英军队投降绝非偶然,毕竟作贼心虚啊。
早期的德军俘虏还是按程序来,待遇说的过去,甚至还成了宣传人道主义的典范。比如,美军陆续将数十万德军战俘运送到美国本土。这些战俘在战俘营中的日子过得可谓是相当惬意,离开了湿冷的前线,享受的是加利福尼亚温暖的阳光,干活有工资(一个月24美元,当时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美国大兵一个月也只有50美元)战俘营里面还有商店和图书馆,免费学英语,甚至可以申请接受高等教育。(下图———在美国本土战俘营的德军俘虏享受生活)
这样一比,德军战俘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回答:
而且,这些被送到美国本土的德军战俘,大多来自海军和空军,军官比例高,受教育程度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劳动能力强。加上待遇又好,他们劳动积极性还是可以的,工作认真卖力,保质保量。而且还有一部分,战后也不走了,想尽办法定居在了美国。
战争是残酷的,这是人类几千年战争史最好的总结。
然而,到了1945年5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美军短期接收了百万俘虏,而这些军队成员不比战争初期的职业军人,多数是抓的“壮丁”,素质和体力都不理想,不少还是老人和少年。
二战期间,虽然之前世界各国都层签订过《日内瓦公约》,规定在战争期间各个参战方应该对放下武器的军事人员、非军事人员和平民提供最为基本的人道主义帮助,而严禁对其进行非人道的虐杀。然而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各国军队对于所俘获的俘虏基本上都是以负面性处理方式居多,道义和战争本身就是站在各自对立的一面。
他们被视为美军的累赘——没啥劳动能力,还得供给吃饭穿衣,每天光伙食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于是,艾森豪威尔大笔一挥,整了个“莱茵大营”,让战俘们自生自灭,间接要了百万德军战俘的性命。
下图——莱茵大营,美军机枪枪口下的德军战俘营。
在苏德战场上,战争前期苏军由于前期组织不力、战略错误等原因,导致大面积国土沦丧,数百万的苏军官兵被德国军队俘获,近7成被俘苏军官兵被虐杀,能够侥幸存活下来得到胜利的那一天不过50万人。
美军上来的的第一手就是在莱茵河西岸建立起无数的战俘营,实际上就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露天围栏。美军像赶牲口一样把德军战俘关进围栏,不提供食物和水,足足饿了他们3天。让战俘们的精神和肉体上同时垮掉,淘汰下了一批老弱病残,这样就不会浪费一口饭给垂死之人了。
之后,开始提供食物,美军也只是每天给一顿饭。还不提供足够的床位,战俘们被迫挖洞钻进去睡觉。结果,不少人因为下雨塌方而被活埋。
对于这些苏军战俘,纳粹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及盖世太保等单位一般形成四种方式进行处理:
大部分战俘都是如同圈牲口一样,长期露天关押,风餐露宿,只有军官才有机会弄个帐篷遮风挡雨。
另外,美军对德军战俘实行了残酷的戒严,没有批准,谁也不能挪地方。由于居住条件太差,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和正规的厕所,传染病流行;还有不少战俘闹肚子着急上厕所,但得不到批准,他们站起身来试图与美国兵理论,结果因为语言不通,说激动了,还会被当场击毙。
1、如果是苏军政委、军官、苏共党员、共青团员等,无论何种情况一律枪决;
结果,1945-1946年间,风景如画的莱茵河畔,满地都是污秽和没有人形的战俘。二战结束后,各国做了一番统计,最终确定约130万德军官兵“失踪”。
2、如果是犹太种族的苏军俘虏,无论何种情况一律枪决;
被黑习惯了的苏联倒是耗费很大精力,认领了其中的30万人,包括拉到西伯利亚劳动至死的战俘;剩下的100万人,美军却坚决认为跟自己无关,最后,美军仅仅认领了其中的5000余人,剩下的近百万人如同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3、如果是丧失劳动力的伤残俘虏、体弱者、年老者等,全部枪决;
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战后的联邦德国与美国成了“战略伙伴”,德国方面也自动忽略了这段历史。
4、其余拥有劳动力的俘虏一律送往集中营。在集中营也是接受非人待遇,记住,非人待遇已经不将其视为人了,这些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就不多说了。
然而,关于失踪的这些人,出现了不少脑洞大开的故事。一种盛行的说法是,纳粹德国战败后,盟军统计军队人数时,发现少了几十万人。之后,有人开始有鼻子有眼的给这些失踪的官兵设计了花样繁多的下落,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影视娱乐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有去了地下的(电影《地心纳粹》等等)、操作“纳粹钟”进入平行空间的(电视剧《高堡奇人》等)、变成僵尸的(电影《死亡之雪》系列)、去了南极、坐着飞碟去了外太空等等…….
正是因为纳粹德国这种残暴行为,也激发了苏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对待侵略者绝不手软。日后攻占德国柏林,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回答:
所以,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对待侵略者绝对不能手软。
顶住苏军,直到美国人踢到我们屁股
二战末期,德国大势已去,这个时候德军战斗的信念就变成了保命。很尴尬,好多德军侦查之后发现有苏军,毅然做出决定,绕着走,尽量往西走,那边有美军。实在没办法了,跟苏军死磕,美国佬,赶紧来,再不来,苏联人就攻破了。
为什么德军会选择跟美军投降而不是苏军?
纵观整个二战,德军其实有两种人格,西线德军,在占领区保持着绅士风度,但到了东线,这些德军迅速变成恶魔。这主要和德国人的思想和战争的进程有关。
二战初期,德国人打的顺风顺水,所到之处,盟军望风披靡,纷纷投降,这个时候,德军没受什么罪,也没死什么人。对于此时的西线德军来说,人格并没有被血腥的战争侵蚀的多厉害,他们还保持着应有的素质。
▲还好,是美军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大地千疮百孔,德军遇到前所未有的理解抵抗。德军深陷泥潭的同时,心态也随之变化,这些德军变成了恶魔。
西欧其实可以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西欧国家文化很相近,宗教相近,几乎算是兄弟间的冲突。而苏联不同,外人,彻彻底底的外人,而且西欧国家和苏联互相看不顺眼。希特勒的种族主义使德国人非常瞧不起苏联人。
甚至德国并不认为苏联是个合法的国家,同时认为苏联士兵都是帮凶,并不认为被俘的苏军是战俘。而且德军的命令里,任何德军对苏军战俘都有生杀大权,不论官阶。
仗打的艰苦,再加上德国的政策,这使得德军在东线犯下滔天大罪,屠杀抢劫等暴行根本没人制止。德军屠杀的苏联战俘有八九十万,这就使得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仇恨非常深。
苏联反攻的时候,斯大林甚至公开下令要狠狠地报复德国,这种威压之下,德国兵谁敢投降苏军,投降,死路一条,而且还不知道要怎么死才好,一想到自己犯下的罪行,德军内心中无数道波澜。
再看西线盟军,战争初期,德军对待盟军的态度是非常不错的,战俘营里的盟军士兵死亡率非常低,德军也保持了人道主义。这也是为什么德军会选择向英美盟军投降的原因之一。
▲战俘的环境还不错,而且挺悠闲
初期美军对待德军战俘还是不错的,接收了30几万德军,都送到美国劳动了,待遇也是很不错,而后期一次性接收几百万战俘,美军hold不住了弄个莱茵大营,里面死亡率挺高的。这些兴致勃勃向美军投降的德军失望了。
反倒是英国人保持着一贯的绅士风度,给了战俘应有的待遇,这对百废待兴的英国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回答:
因为德军自己太清楚当初在东线战场上都犯下过什么样的滔天罪行。他们用脚后跟都能想得明白,以俄国人有仇必报的脾气秉性,一旦被苏军抓住了将是什么样的下场。
所以,当时欧洲战场上出现了奇特的一幕,盟军从东西两面对进,而他们的敌人则拼了命地向西跑,因为只有向西跑,接受美英军队投降才有一线生路。但可惜,他们真的是想错了。
在希特勒自杀后的一周时间内,德国的武装力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一垮塌,从5月9日开始,有400多万德国军人沦为战俘。战争的迅速结束使胜利者感到有些猝不及防。敌手消失之后,盟军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消化那人海一般的战俘群。昔日的对手已经失去了一切话语权,对日内瓦公约的遵守水平考验着每一个胜利者的国际道义。在这方面,美国人交出的答卷非常另类。
1945年5月4日,艾森豪威尔在没有和英军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单方面向美军下令:把在德国境内收押的德国军人当作“被缴械的敌军”(DisarmedEnemyForces)而不是“战俘”(PrisonerofWar)对待。
这些在艾森豪威尔眼中仍然是“敌人”的战俘,事实上已完全丧失了与美军为敌的资格,他们象任人宰割的动物一样被美军用卡车从各个受降地点拉到了莱茵河畔,然后象倾倒垃圾一般被“倒”进了一座座的“莱茵大营”。
至于什么是莱茵大营,你们查查就知道了。
回答:
二战时期,德军的军纪在东线和西线是完全不同的。在西欧地区,希特勒特别下命令要求德军士兵要保持良好的纪律和军容,要表现的像个绅士,同时在西线,德军打得比较顺手,很快就取胜,伤亡情况不严重,所以战争暴行少一些,也不是没有,但是和东线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
德军在东线则是完全换了一副嘴脸,本身德军打到东线就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要把当地的原住民全部赶尽杀绝的,同时希特勒明确的告诉德国人,东线的各族人民都是劣等民族,不用把他们当人,可以随便杀戮,不用担心任何的惩罚,所以德军在东线的战争暴行相当的严重,这里不只是党卫军的几个别动队对于犹太人的清洗,也包括国防军对于苏军战俘的集体屠杀,这种战争暴行的结果就是苏军的报复。当然苏军也没有明确的命令要杀掉所有被俘的德军,但是零散的报复事件肯定是少不了的。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德军普遍认为,苏联的共产主义是西方的共同敌人,对于西方的盟军来说,这场战争就是和原来的王朝战争没有什么两样,打败了就是认个输,赔钱。但是苏联人来了就是彻底的颠覆,所以德军在东线要抵抗到底的。
回答:
二战德国,与盟军英美法国,是兄弟内乱,而与苏联,则是外姓人的战争……选择投降兄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嘛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
回答:
应该说还不错吧,肯定有虐俘的杀俘的。但是我觉得做谁的战俘都比做日军的战俘好,其次是苏军,作战俘还是做共军或者美军的舒服,当然共军自己就别做别人的俘虏了,我们对自己的战俘还是挺严厉的